筆者從事“褐煤干燥提質”的研究及生產,已經歷了15個春秋,生產加工過各種類型的褐煤干燥提質產品,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不同年代形成的褐煤,生產出的提質產品,有著不同的結果,這就要求在設備的設計上,對幾大系統的鏈接匹配,要做出不同的設計調整,才能使產品成為各項指標達標的優質精煤。
前幾天,筆者去云南昆明附近的露天褐煤礦考察,了解從瀾滄縣搬遷到該礦區的一條中型褐煤干燥提質生產線的情況!這條生產線是筆者針對瀾滄縣當地的老年褐煤特性設計的,日產1500噸左右,把瀾滄縣的3300大卡褐煤提質到5600多大卡,是完美替代長焰煤的優質精煤。產品得到周邊水泥廠等多家用煤企業的認可!本該有日進20余萬元的豐厚回報,但禍不單行,由于該企業是由九個股東組成,且股東多為家族成員,該家族的掌家人在建廠期間,有近400萬現金財務審計不知去向!造成200萬的基建欠債,導致企業尚未開張便被法院查封!
該家族股東們在高人策劃下,以償還200萬債務為由,借助法院之手,將生產線重新組股,搬遷到云南昆明附近的該礦區,致使筆者投入的630萬現金股權被“掉包”!筆者此行目的:一是了解該礦區的資源情況,為日后進駐開發做準備;二是了解從瀾滄縣搬遷落戶該礦區的生產線的運轉情況,為今后的設備設計提供數據依據。
該礦褐煤屬于年輕煤種,全水分55%左右,熱值僅2000大卡,而且高硫、低固定碳,是筆者從事褐煤提質15年的生產經歷中,遇到過的最差煤種!依據該礦原煤化驗分析基提供,脫掉內水,保留6%以下全水分,再脫掉部分灰份、硫,提高固定碳后,產品熱值在5100-5300大卡,產品屬于各項指標能夠完美替代長焰煤的優質精煤,可填補當地產煤空白,日產能也應在2000噸左右。
但是,由于這條生產線是針對云南瀾滄縣的老年褐煤設計,加之使用者在操作上不熟悉設備的掌控,所以,針對年輕的高水分褐煤,生產起來力不從心!聽礦上知情的領導介紹:“其多次起機,都沒生產起來,好容易出點產品,化驗后熱值才3000多卡,年產30萬噸根本達不到,環保排放也不行!”筆者計算了一下,減去生產成本,日利潤也就4-5萬元,這還是指直銷電廠,由于電廠結款慢,現金流能否支撐,很難說!如果銷售給經銷商,已無利潤可圖!除非坐擁七八千萬元的流動資金,方可良性周轉,那么日進4-5元的利潤,也只是拿到當初設計生產線時預計應得利潤的1/4收入,也就是每年3-4百萬元,以這樣的水平,暫不說環保部門不會允許生產,就是減去五個月的雨季停產期,猴年馬月才能收回投入,唉!真是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!
筆者考察這條生產線的結果說明了,褐煤提質生產線不是萬能型的,要想發揮它生產效能最大化,必須針對不同煤質特性來設計,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利潤的最大化!
在此,筆者還要告訴讀者,半年左右,一條針對該礦特殊煤種設計的褐煤提質生產線,將在該地區投產,其經濟效益將是上述從瀾滄縣搬遷來的生產線的3倍,它將給知情者留下許多的聯想!